央行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要点,一是关于经济形势判断,央行与政治局会议的定调一致,尤其强调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长期累积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小微和民企融资难。二是关于货币政策基调,稳健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总闸门没有变化,特别提出了“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三者的平衡非常重要。三是关于去杠杆,没有再提防风险攻坚战,也是对去杠杆的弱化,更加趋向于稳杠杆。四是关于具体措施,核心还是在于“针对性”地加大对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但是表述上更多强调的是竞争中性和市场化原则支持融资,并没有明确的比例和时间表,可行性更强。整体上看,后续货币政策大概率维持前期取向,但随着后续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会有所加大,不排除进一步政策对冲。
上周政策暖风继续频吹。央行行长易纲提出债券、信贷、股权“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支持民企融资,不搞一刀切;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初步考虑对民企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证监会发行监管对于募资使用和融资间隔较此前均有所宽松;地方政府、保险、券商公布的纾困基金计划规模合计已超千亿。11月9日的国常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拓宽融资渠道,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解决不愿贷、不敢贷问题,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与内部考核、薪酬等挂钩。国寿安保基金认为,顶层政策频出,共同指向民营企业和资本市场,有助于稳预期稳经济,后续跟踪政策落地执行情况。
债券市场方面,上周资金面整体宽松。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中短端期限表现相对好于长端。信用债涨幅有限,信用利差小幅走阔。不过,在政策层多举措缓解民企融资难的影响下,上周低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出现了明显的下行,等级利差压缩。国寿安保基金认为,从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汇率贬值压力和流动性传导机制不畅的掣肘下货币政策倾向于“定向滴灌”,这可能意味着明年定向降准具有持续性。同时,央行强调“发挥债券市场的引领作用”来解决民企融资困境,未来不排除会有新型工具出现,一方面这可能会在某个时点利好优质民企债,另一方面这或意味着央行会呵护债券市场利率不出现明显上行,控制债市风险也将有助于“成本下降”。中长期来看,央行呵护态度下,无风险利率仍有下行的空间。不过,短期经济、金融数据或难以形成明显的利好,叠加特朗普和美国官员对贸易战的态度反复,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可密切关注调整后的加仓机会。
股票市场方面,上周A股略有回落。上证综指跌2.90%,深圳成指跌2.78%,创业板指跌1.89%,沪深300跌3.73%,上证50跌4.27%,中小板指跌4.28%。两市成交1.61万亿,量能略微萎缩,陆股通流入51.21亿。涨幅前三的行业是综合(+4.56%)、通信(+1.35%)、纺织服装(+1.26%);跌幅前三的行业是银行(-4.53%)、非银金融(-4.14%)、食品饮料(-3.94%)。概念指数中,创投、新三板、新能源等概念涨幅居前,次新股、证金概念、沪股通50等概念跌幅居前。国寿安保基金认为,政策支持下的修复式反弹还未结束,但缺乏明确主线,建议相对均衡的配置,超跌的优质个股机会可能更大。行业方面,短期内难有板块具备显著优势及持续性,超跌的TMT相关行业相对略强但行业属性并不强。中期视角看,基本面相对稳健的金融版块、受益于价格向好趋势的农业、防御属性较强的部分交运行业等,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强周期行业建议回避。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