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的急剧下跌使得投资逻辑发生了一些改变,不少成长股出现了大幅杀跌的走势,机构对成长股的投资思路也正在发生变化。上证报记者从多家公募基金了解到,在今年这波大跌行情中,很多基金经理都降低了投资组合中成长股的比例。上证报记者日前对国寿安保股票投资总监张琦进行了专访,他认为,2016年成长股的表现仍将出现分化,大浪淘沙,优质成长股的投资价值将得以进一步凸显。
上海证券报:今年年初以来,A股就经历了大幅下跌,您如何看待这次大跌以及后市的投资机会?
张琦:年初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一波急遽的深幅调整,反映出二级市场投资者对2016年基本面的预期存在比较大的分歧。宏观层面,供给侧改革明确了决策层允许传统经济市场出清的决心,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伴随传统经济过剩产能出清的加速,预计2016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仍将温和下行。此外,年初以来,汇率市场出现了比较大幅的调整,投资者对美联储连续加息和人民币持续贬值的预期有所强化,部分投资者认为未来汇率、利率和流动性之间的协调难度加大。海外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动荡,也放大了投资者对国内宏观基本面预期的不确定性。在上述不确定性因素的共振作用下,股票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快速的下跌也使得市场信心遭受一定打击,形成了自反馈。从这个角度看,当前股票市场仍处于震荡阶段。
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决策层稳定市场预期的强力举措,将扭转人民币资产重估的外部预期。股市在经历了快速下跌后,风险收益比得以改善,部分股票的估值已经回归到中长期的价值区间。此外,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以及居民财富再分配的格局未变,经济新动能也在酝酿积聚。新经济的勃兴已经呈现不可遏抑之势,新技术、新模式正在不断衍生出新的商业机遇和投资机会。未来一段时间,成长股的分化仍会继续,大浪淘沙,优质成长股的投资价值将得以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产业资本以及具有较强久期负债能力的金融资本,在二级市场日趋活跃,许多受压资产就如同蒙尘珠玉一般一定在新的经济周期里重新焕发出活力和价值。
上海证券报:在这一轮下跌的过程中,您是如何操作的?
张琦:趋势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可能仍会主导短期的市场,整体操作上更注重合理均衡配置。新年以来的组合偏向于防御,配置方向主要侧重大消费,降低了成长股的配置比例,但部分大消费股并没有体现出预期中的防御性。从全年来看,可能会出现一些尚难预见的因素,需要以更审慎、更平和的心态来应对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组合的构建和管理上,会适当趋于均衡,以缓济急,以静制动。
上海证券报:您如何看待成长股和蓝筹股的投资价值?
张琦: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A股市场会反映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变迁的大背景。因时顺势,投资思路更多是把握时代趋势做投资,先确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的领域,继而选择这一领域中最优秀的一批企业。因此,传统的成长股与蓝筹股的分类也会面临新的分化。
上海证券报:在您看来,2016年投资那些板块和领域具有投资机会?为什么看好这些领域?
张琦:通观全年,高景气度、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领域仍然是投资布局的最重要方向。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人口结构以及收入结构都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一些新的投资逻辑和投资机会仍会逐步显现。在恐慌性情绪逐步消退后,我们仍将积极关注并努力把握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在投资中聚焦传统经济与新型经济中的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先导产业、基石产业。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呈现在全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是特许经营权:目前国家不断推出新政,在公用环保、地下管廊等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PPP模式,服务民生,提升城市幸福感。二是资源禀赋:就目前形势来看,优质不动产资源长期价值突出,投资回报率逐年上升;全民的品牌意识提升,行业中的品牌价值将长期受益。三是商业模式的转变:当下,“互联网+”模式进入人民生活中,在线教育改变了传统课堂,互联网医疗使求医问药更加便捷,由此衍生出很多的投资机会和财富空间。另一方面,手机有效主导利用碎片化时间,社交媒体信息消费渗入日常生活,使生活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四是技术上的创新和变革:新技术的研究正在深刻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社交和娱乐,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等业已成为技术潮流和产业趋势。而伴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化,伴随着传统产业与新经济变量的深度融合,具有较强战略能力、资源禀赋和组织管理水平的传统企业,也将释放出更多的经营活力。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