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净投放2900亿,但资金面受央行超量续作MLF、财税上缴以及汇率贬值等因素影响整体偏紧,短端资金成本大幅上涨。全周来看,短端利率债收益率普遍小幅上行,国债、国开、非国开平均上行幅度分别为1.3bp、2.1bp、0.9bp。长端利率债则出现大幅下行,表现明显好于短端。各品种长端利率债的平均下行幅度在3bp以上,10年期国债、国开、非国开分别下行5.0bp、1.7bp、2.4bp,超长端各品种利率债下行幅度则高达6bp~8bp。国债、非国开整体表现好于国开债,境外机构投资者偏好中短期利率债带动上周中短期国债收益率显著下行7bp左右,且机构对中长端利率债的需求强劲,配置盘力量推动利率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下行。信用债方面,流动性紧张带动短融收益率上行,各评级6M、9M品种上行幅度超过5bp。中票表现明显好于短融,收益率跟随利率债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行,机构对高收益长久期信用债的偏好较强。短融信用利差大幅走扩5-15bp,中票信用利差整体维持稳定变动不大。
上周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普遍向好,三季度GDP低位持稳于6.7%,基本与预期相符。供给侧改革推进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受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带动累计同比增长8.2%。在基本面利空因素之外,欧央行持续宽松叠加美国经济数据向好共同推升美元指数,人民币贬值压力不断上升。结合结售汇数据来看,9月银行代客结汇需求明显下降、售汇需求上升,结售汇逆差由32.7亿美元激增至268.7亿反映了市场强烈的人民币贬值预期。短期来看,通胀反弹、央行去杠杆态度以及人民币贬值预期均对货币宽松形成约束,资金面偏紧仍将给短端利率债和短融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虽然资金面、汇率、境内外经济等因素均难以对债市构成实质性利好,但目前供需失衡、资产荒加剧是影响债市的最主要因素,任何短期利空因素的出现带来的均为利空出尽后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的机会。除非央行大幅收紧流动性使得市场预期反转或者基本面出现可持续性改善,否则资产荒主导的行情仍有望持续一段时间。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