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央行净投放资金3270亿,其中MLF投放4370亿,月末之后资金面由紧转松,资金利率大幅下降。全周来看,除1M、6M国债收益率上行4bp外,其余短端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短端国债平均上行0.47bp,国开、非国开则平均下行13.11bp和9.84bp。长端利率债先上后下,全周震荡上行0~5bp。资金紧张对债市冲击减弱,收益率曲线趋于陡峭化。整体来看,国开表现好于国债、非国开,10年期国开、国债、非国开分别上行0.82bp、3.12bp、3.89bp。信用债方面,短端利率债大幅下行带动短融收益率走低,6M、9M各评级短融下行0~3bp,1年期短融下行幅度则在5bp左右。中票收益率小幅上行,5年期、10年期中票上行2~3bp。尽管短端品种收益率有所下行,但市场对未来资金面担忧仍在,短融收益率下行幅度相对有限,信用利差被动走扩。在融资成本系统性抬升以及未来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监管的政策预期下,低收益信用债仍存一定调整压力。
海外市场方面,上周FBI重启“邮件门”调查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大选局势胶着打压美元,人民币贬值压力暂缓。未来美元走势将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12月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人民币贬值压力将得到阶段性缓解。基本面来看,生产、需求反弹带动10月官方制造业PMI升至51.2%,但数据公布后债市并未明显下跌,反映市场对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仍占主流。短期内抑制地产泡沫、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以及汇率维稳等因素制约了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资金面阶段性紧张以及融资成本的攀升成为制约收益率下行的主要因素。11月MLF到期规模仅为1150亿,但央行超预期投放MLF规模高达4370亿,使得市场对资金面担忧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并带动下半周利率债收益率小幅回落。但操作期限的不断延长,仍然体现出央行锁短放长引导市场降杠杆的政策意图。近期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新政以及表外理财纳入监管中长期内均利好银行表内资产增配低风险利率债,资产荒仍然支持债券收益率的趋势性下行。展望后市,短期内信用债的调整风险大于利率债,而利率债在资产荒持续的背景下如果收益率出现明显上行将创造入市交易的机会。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