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各主要指数均收涨。其中上证综指涨幅1.90%,沪深300涨幅1.21%,创业板指数涨1.26%。行业涨幅前三为有色金属(8.21%)、国防军工(7.94%)和食品饮料(5.77%);涨幅后三为家用电器(-0.67%)、银行(-0.72%)和房地产(-1.37%)。
统计局上周末公布了国内6月份的通胀数据。其中CPI同比增1.9%(前值2%,预期1.8%);PPI同比降2.6%(前值降2.8%,预期降2.5%,PPI连降52个月)。统计局解读称,非食品价格和食品价格涨跌互现,导致CPI环比下降0.1%;猪肉价格涨幅比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PPI由上月上涨0.5%转为本月下跌0.2%,与工业行业价格由升转降、涨幅缩小以及石油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相关。CPI的连续回落证伪了“滞涨”的说法。食品价格回落是CPI回落的主要原因,但今年严重的洪涝灾害将会使食品价格出现再度走高的风险。另外,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反弹,将增加CPI上行的压力。因此尽管数据回落,但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并未打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CPI与PPI剪刀口收窄,有利于企业盈利的改善。
海外方面,美国时间周五公布的6月非农就业数据大超市场预期。6月当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28.7万,高于预期的18.0万,创8个月来新高。数据公布后,美元大涨,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夜盘短线跌90点,报6.6910,逼近6.7关口;离岸人民币兑美元震荡逾130点,失守6.7关口。国寿安保基金认为,6月非农数据超预期并不反应就业市场趋势性转向整体回升,同时考虑到英国脱欧后的不确定性、欧洲银行业不良暴露风险和美元走强的不利影响,美联储可能还会再观察几个月,同时市场的表现也反映出对这些问题的担忧。基于此,接下来的7月联储会议、8月全球央行会议以及欧洲的一些风险事件窗口值得密切关注。目前全球汇率的焦点不在人民币汇率,央行可能顺势引导人民币平稳小幅贬值。同时,央行有能力和手段控制人民币汇率不出现类似今年年初的急贬情形。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